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獻給地球上的雙生光】《尋覓孿生的靈性伴侶》前言&第一章:靈魂的目的



《尋覓孿生的靈性伴侶》作者:派翠西亞·珠菊


目錄

前言 2
第一章靈魂的目的 3
第二章陰性和陽性 13
第三章衝突中的雙生靈魂 22
第四章雙生靈魂的準備 30
第五章雙生靈魂結合的障礙 34
第六章與我的孿生靈魂相認 36
第七章性:身與靈的結合 40
第八章歷史上的雙生靈魂 49
第九章群組靈魂:靈魂伴侶 50
翻譯後記 58
作者簡介 61


前言


在1960年七月的一個夜晚,當我坐著冥想時,雙生靈魂的畫面來到了我的面前。我立即地看到了它的全部:靈魂被一分為二,陽性的和陰性的,通過漫長的演進然後回到一起,以及群組靈魂分離和回歸的宇宙計劃背景。所有的細節,不可磨滅地印在我的頭腦裡。其中的一些後來沉到表面意識以下的,當我喚起它們,則在各種不同的時間再度出現。

我此前從未聽過雙生靈魂這個觀念。雖然如此,我特別確信我被賦予了這個任務:把它寫出來。我看見我多年來作為一個作者和靈性探索者服務於為這個工作做準備。


出於發現已經被寫出的這個話題的關心,我開始通過靈性文學尋找它們。除了 ​​一些偶爾出現的只言片語,我沒有發現什麼,顯示出雙生靈魂只在一個確定的深奧圈子裡被知曉。


我對人們談起雙生靈魂,傳送我的這個圖景的主旨。在一些人群裡,得到了立即的反應。他們開始微笑並點頭,低語道“是的……是的……我確信這是真的”。指示出這個知識已經被存在於人類的頭腦中,但是現在需要重新發現。



寫在這裡的並不是關於雙生靈魂的最後消息,它僅是一個開始。關於這仁慈的愛的律法,有太多需要去發現。當你讀時,你將有一些你自己的洞見,相信它們,它們將會是你直覺的聲音。


在伯納德的《聖徒瓊斯》中,檢察官向瓊斯挑戰:“你的聲音僅僅存在於你的想像裡”。她回答:“當然,除此之外,上帝還對我們說些什麼?” ——派翠西亞·珠菊



人類愛的極致狀態,是在兩個身體裡一個靈魂的結合。 ——奧羅賓多


第一章靈魂的目的


[不管我們的靈魂是什麼做成的,他和我的是一樣的。他比我還更像我! ...........我就是希茲克里夫。 ]


這段孿生伴侶的道白是出自小說《呼嘯山莊》 ​​的女主角凱西,這本經典愛情小說的作者是一位一生中竟然沒有愛情經驗的單身女子。艾米麗-白朗黛的靈感是來自她的靈魂。這份靈魂的認知同樣激發了文學及歌劇的偉大愛情故事。這類作品之所以歷久彌新,是因為它們的核心真理觸動了深藏於人心的真理:我們並不完整,而我們的另一半就在燈火闌珊處,能使我們重拾最初的完整。


見諸《薄伽梵歌》,《奧義書》及其他古代宗師著作的東方哲學精神,都教導我們靈魂包含陰陽兩面,反映出造物者的雙重本性。


靈魂分成兩個性別的觀念,透過歷來的哲學家,詩人及精神導師一直流傳至今。十九世紀的哲學家叔本華有如下的描述:[把一股力量分成相反而相成的兩部分,正是現象界的基本類型,從結晶體到磁石到人類本身莫不是如此。 ]


這個孿生伴侶的影像,早在二十五世紀之前,就由希臘哲人柏拉圖在[饗宴]中,透過一個使西方世界為之神往不已的傳說栩栩如生地描述出來。希臘喜劇作家亞里士多芬歌頌愛情,談到宙斯把靈魂有劈成兩半,每一半都在地球上漂游,尋找自己的另一半。


當其中一半遇到真正的另一半時,這兩個人都深深沉醉於愛,友誼與親密的驚喜中,片刻也不能讓對方離開自己的視線。這些人共度一生,卻無法解釋對於彼此的想望。因為他們對彼此的強烈渴望並不是戀人的纏綿,而是靈魂深切的渴望,卻無法形容的另一種特質,只有一絲朦朧而含糊的預感。

如果宙斯之子賀菲斯托斯(火神)問這對伴侶:[你們想要成為完整的個體,日日夜夜都陪伴在方嗎?如果你們希望如此,我可以把你們融為一體,讓你們一起生長,因此兩人將成為一體,等你們死後,也會成為單一的靈魂離去——我問你們是否充滿愛意地希望如此? ]——當這些男女聽到這個提議,沒有一個人不承認與對方融為一體,而非兩個分開的個體,正是他們自古以來的需求。這是因為人類本性為一體,我們本來完整無缺,而對完整的渴望與追求就稱為愛。


太過神秘而復雜的真理,無法以日常言語表達,就會透過神話來傳達。柏拉圖的傳說描述了對男女具有深刻意義的精神現實,也是他們圓滿實現的關鍵所在。孿生伴侶的概念闡明了真愛的本質,也許亦闡明了靈魂在地球上的目的。


靈魂渴望完整無缺,回歸最初的創造源頭。我們相信,回歸之道始於個體先在分離的狀態中從事精神發展,然後與它失去的另一半契合,接著再與分離日久的群組靈魂同伴團圓。


宇宙性設計 創造的圖像既是分離與重逢。讓我們以這個設計來探討靈魂的誕生。


父母神在循環的周期內,把自己導入示現,之後再讓完美的創造回歸自身。透過陰陽原則的交互作用,它把自身的單一精神分成許多部分。在這個最初誕生中,建立了其後卵子——精神分裂成人類胚胎許多細胞的模式。 [在上如在下]的宇宙規律則在這裡展現無遺。


在不斷的分裂過程中,神聖的能量降為物質形式。群組在整個宇宙中興起,每一組都包含許多未來的靈魂。這些都是上帝[身體]的[細胞],每一個都自成生命。


群組靈魂接著在分成較小的單位。當群組進行分割時,每一個都被賦予各自的特質。圈子越小,其中的靈魂就越緊密。即使在出生前的朦朧狀態,它們也會透過這層記憶,在上溯的時刻回到彼此的身邊,找到自己的群組,以它們來臨的順序回歸。在分離之中潛藏著複合。超越之心超然其上,促成自身的圓滿完整。


在生命回到起點的漫長旅程中,每個生命的原子都充滿了回歸的渴望。即使在分離的痛苦中,新形成的生命也會渴望它們出自的完整狀態。靈魂誕生之後,也產生了寂寞。這是第一個痛苦的意識,而人類將會因此明了,所有的痛苦都在於分離,而所有的歡喜都在於復合。


可是分離並不會終止。當群組分成最小的結構時,就會產生許多單一的靈魂單位。這些都是尚未形成的靈魂。它們都只是可能性而已,要經過幾十億年的演化才會演化成人,然而它們都是陰陽兼具的完整個體,包含一切尚待實現的潛能。



這些在宇宙中看似孤立的存在體,非常渴望與分離的靈魂家族團聚,然而他們卻要忍受另一層失落,亦即最終的致命分離:每一個靈魂又被一分為二,體內的陰陽兩力成為相等的兩半,產生了兩極對立,而最終將達成團圓。


這個最後的分離完成了下降的過程,在這之後吸引律則開始重新組合。靈魂終於有了清晰的方向:朝向自己失散的另一半。分離的靈魂現在必須從自然界較低的形式逐步演進,邁向人類的終點。在整個自然界,以及其後的人類界,男與女都不斷尋找著對反。當我們朝著團圓及回歸的頂點邁進時,整個進化也會急速前進。


當我們演化成人後,就準備好孿生的相聚。在這個階段,我們會碰到群組內的某些靈魂。我們在孿生伴侶重逢的前後,會遇到這些群組靈魂,或稱為我們的靈魂伴侶(soul mate),回應來自上天的召喚,會產生一般性的群組相聚。


群組重逢始於這個世界,並一直延續到死後的精神界。群組會滿懷喜悅的與其他群組重逢。它們會透過記憶之線從宇宙四方團聚。這是至喜的記憶,由未形成的靈魂在無意識中感知。完整的靈魂會帶著充分的意識,以完美的存在體回到源頭,擴展上帝的意識。那正是我們在上溯途中一切掙扎的終極目標。


其巔峰是完美的愛,每一個靈魂彼此相愛。其基礎則是男女之愛。每當人們在愛中相遇時,靈魂就會往上提升。當孿生的靈魂重新相遇時,靈魂則會如噴射機般往上飆升。孿生伴侶會加入促使一切生命提升的上帝力量。它們的總和不只是兩個,而是三個。誠如柏拉圖在[饗宴]所說:[最初的人類本性跟現在不同。性別並不像現在是兩個,而是三個;亦即男性,女性,以及兩者的結合。 ]由此產生了[雌雄同體] (androgyn)的名稱。


孿生伴侶在漫長旅途之後彼此結合,將再度成為雌雄同體。當他們在時間尋找彼此時,儘管密切契合,單一的靈魂還是存在著兩個身體。然而他們在統合的靈魂中永遠都會保留自己的個性,彼此將持續溝通,其愛意的交流及創意的互動將超乎我們的想像。


某些靈性著作證實了這個永恆的原則。下面這段話是取自蘇菲教的文獻,亦即西元八世紀在波斯興起的伊斯蘭教密意運動。
【蘇菲派由Sufi(原為穿羊毛的人)一詞而來,為伊斯蘭教神秘派,重修身克己,與神親密交往,對古蘭經嚴格採字意解,無政治色彩,用旋轉舞蹈及歌唱取悅真主阿拉。 】


從存有最初的統一出現了分裂及疏散,最後一個階段則是一個靈魂一分為二。因此愛成為每一半在世間或天堂對於另一半的追尋,這份追尋有時候會變得相當迫切..........


因為孿生的靈魂一開始是如此相像,因此它們必須先分離,最後才能完成彼此。相同及互補是愛的兩大支柱...........完整的個體必須由兩人交融成。


這是說個人必須非常堅強,才能與孿生的對方相輔相成。當孿生伴侶相遇時,他們的互補性不會完全實現,而會進一步演進。這兩個都已獲得了足夠的安全感,因此不需要從對方獲得一種自我感。唯有如此,他們才准備好相認,合力克服人類關係中不可避免的衝突。


已故的保加利亞大師艾凡豪(Omraam Mikhael Aivanhov)曾經以另一種方式來描述孿生的靈魂伴侶,一九六六年他在《愛與性》 (Love and Sexuality)的第一部分寫到:


每個人都有一個孿生靈魂。當人像火焰,火花一般從造物主的懷中一躍而出時,他是一體兩面,每一半相輔相成,都是對方的孿生。其後,這兩半彼此分離,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以自己的方式演化。他們在演化的過程中有時候會相遇,而如果他們認出彼此,那是因為兩者在內心深處都帶著對方的形象,彼此都在對方上戳記。因此,每個人的內心都帶著這個孿生靈魂的畫像,也許非常朦朧,但的確存在,這就是為什麼男女來到地球時,都隱隱渴望能覓得一個實現他們所有需要的靈魂伴侶,能夠完全和諧的統一契合。


孿生靈魂就是彼此的一切,世界上沒有其他人能以同樣的方式滿足他們。這意指億萬劫來你所有的丈夫及妻子,愛人或情人,他 ​​們之所以離開你,是因為他們並不是你的最佳拍檔。


你們可能會共處一段時間,但為時不久,就像一個鍋子的蓋子彼此無法契合。至於上帝一起創造的兩個靈魂卻彼此契合,沒有任何事物能拆散他們,他們也不怕被拆散。當已婚的一方擔心配偶被別人引誘(而我們都知道,這種事並沒有理由不會發生),就顯示這個伴侶不是真正親愛的孿生靈魂。一名女子愛上一位男子,而他為另一位女子拂袖而去;一名男子愛上一名女子,她卻移情別戀............可是孿生靈魂絕對不會發生這種事;他們帶著堅定的信心認出彼此,而且絕對不會揚棄對方。



既然這等榮耀等待我們每個人實現,我們卻不禁懷疑,為什麼孿生伴侶的觀念如此鮮為人知。我們只能推斷那是因為我們尚未準備好。知識只有在準備好的時候才會給予。也許在我們進入這個寶瓶新世紀之前,孿生伴侶的計劃並不能廣為人知。人類也許必須進化到某個程度,才能妥善運用這個非凡的好消息。我們相信這個時日已經到來,而許多化身的靈魂都能無條件的愛人,因此找到失散的另一半真愛。

那麼我們真正的摯愛,我們的孿生伴侶在哪裡?我們又要如何找到彼此呢?這個孿生的靈魂也許就近在眼前,等待對方在團圓之前採取最後一道必要的成長步驟。準備就緒是重點所在。只有等到我們萬事具備,才有可能相遇。雖然我們無法預測,可是億萬年來一路引導我們走向彼此的宇宙力量,卻知悉這個時間。


雙生靈魂是鏡中的肖像,也是自己的另一面。然而上帝的計劃是如此神奇,當我們初次遇到孿生的另一半時,卻會發現一個獨特而又迷人的。部分的迷戀無疑是因為我們看到自己的本質以一種新的方式反映出來,但是,分離的兩半靈魂各自的人生境遇也會把不同的經驗帶給對方——儘管不同,卻又互補。我們覺得靈魂的另一半永遠新鮮有趣,會帶給我們所有欠缺而渴望獲得的部分。我們使彼此圓滿,這不是瞬間即成,而是透過成長的新過程,成為彼此更密切的一部分,同時卻奇蹟似的越來越獨一無二。


孿生關係的關鍵在於兩個成為一個,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卻增加自我的獨特性。在孿生伴侶的統一中,我們絕對不會感到無聊,而是在永遠的成長中感到心醉神馳。


在孿生關係中,會密切注意對方的存有。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在《邁向存有心理學》(Towards a Psychology of Being)一書中研究靈修著之間的愛情關係,而把這種現象描述成[B-相認] (B-recognition):


在B-相認中,經驗或對象獲得充分注意,在片刻中成為存有。既然整個存有都被覺察,那些律則就獲得了一如宇宙能在瞬間被包含的一切............


清楚覺察整個對像也意味著它受到[關照].. .........受到持續的注意,以及要全面關照對象時所必備的反複檢驗。這就像母親一再凝視嬰兒的那種細微關注,或戀人凝視自己愛人,或鑑賞家觀視他的畫作,都會比不經心的瞥視產生更完整的關照。這種專注,著迷又充分注意的相認中,我們可以獲得該對象充滿細節的多層次知覺。


靈魂的眼睛掌握完美存有的形象。每對孿生伴侶在凝視對方時,都能瞥見那完美的形象,並透過愛的力量是它示現出來。 ……


馬斯洛寫到:[不斷體驗我們喜愛的一張臉或一幅畫,會使我們更喜愛,並以不同的感官看到更多。 ]


他把這種現象稱為[對象內在的充實] (intra-object richness)。我們可以在孿生伴侶的關係中談到這種人物內在的充實,因為他們看到彼此最崇高的一面,而他們飽滿的心靈會表達這種感知。這有助於平衡性別,並預示孿生伴侶的會面有可能帶來別處無法找到的心理幫助。如果雙方成長的意願極為強烈,就有可能互相吸引,並透過愛意與相互幫助,引發必要的改變。即使在孿生伴侶結合之後,內在的工作仍然持續進行。他們對於彼此成長的貢獻,將是最有報賞的愛情舉動。


孿生伴侶結合後會進入新的領域。它的確是靈魂在絕非身體的向度中會合。靈魂之愛穿透各層次傾斜而下,照亮心靈,淨化情感,並使身體從事聖潔的交合。


它將會產生新的意識,更接近上帝,亦即愛的起源。當孿生伴侶回到彼此身邊,就能協助整體回到源頭。他們深切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感,亦即更高等的生命要提升區域一切的固有責任。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看到這麼多孿生的靈魂會在服務的工作中齊心合力:例如主持成長營,寫書,教導等等。他們追隨自己的至喜,並向別人發出召喚。


因為他們觸碰了靈感的新層次,因此我們也許可以原諒他們在書中滔滔不絕的傾述。這在詩人之間最為明顯,就如在第八章會看到桑地堡(Carl Sandburg)的情書一樣。他們的情感遠比人類情感更宏大,那是靈性的情感,無法用一般語言形容。這並非孿生靈魂升到太虛幻境,不,他們的愛牢牢紮根於地上,可是他們聯繫的深度卻使他們能夠攀升到如此的高度。



對於我們日常的視野而言,靈魂的領域是一個奇幻領域,然而對於住在其中的神秘家,戀人,兒童及天使而言,卻是再自然不過。這也許能解釋為什麼孿生伴侶的相遇常會有一種超凡的感覺。這種命運的轉變可能源自於不斷引導分離的靈魂走向結合的高等力量。


宇宙設計的席捲之力是始於數不盡的分離道道修補靈魂的第一個高峰。宇宙的一切力量都為這個高潮的事件迴響不已。它是兩個長久邁進的靈魂的終點,也是他們的報償。

只有等到自我實現達成之後,相稱的兩半才會被吸引至對方的軌道,而形成完全的整體。


我們幾乎可以說,等到兩半邊靈魂在分離的狀態中達到最高的獨立時,孿生的關係才有可能出現。這也是孤獨的頂點。每一位男女都必須獨自攀爬山峰,能夠在衝擊靈魂的強風中屹立不搖。然後孿生的對方從迷霧中出現,並不是神聖計劃著的神奇設計,精神最極致的孤獨會讓位給第一偉大的結合,而孤獨也就從此銷聲匿跡。


這並不是墜入愛河。墜入愛河一般是指一個人迷失在另一個人之中,讓自己退位,而把它交給愛人的新。孿生靈魂的重逢則是進入真正自我的深處,亦即靈魂的棲身之地。


人類天性中對於滅絕和自我迷失的害怕源遠流長,是那些把死亡看成終結的人害怕死亡。在人的一生中,自我與他人的種種衝突會造成兩級對立,而靈魂就透過這種掙扎往上攀升。當孿生的靈魂結合後,自我與他人就合為一體。然而,即使在這層次,自我迷失的古老恐懼仍然會投射出它的陰影。


孿生伴侶的結合具體而微的反映了所有靈魂 ​​與源頭的終極結合。在上如在下。在我們了解層次的結合顯示了遠超過我們了解的境界。


神智學運動的創始人布拉瓦斯基夫人(Helena Blavatsky),在《秘密教誨》(The Secret Doctrine)一書中寫到[再吸收] (reabsorption):


絕對的存在:一種無條件的統一狀態,以描述一種人類語言絕對無法描述的境界........


人腦在目前的發展狀態中,並無法達到這個思想程度。它在無法理解的絕對及永恆的邊緣搖搖欲墜。


個體性也不會因為被吸收而消失...........一旦達成後,同樣的自我會以更高的存有身份,在更高的層次上再度出現,在偉大律則召喚萬有一切重新行動之日,將重新展開它臻於完美的循環。

這個概念也許很難掌握,可是卻使我們初嘗這個世間更高狀態的至喜況味。有誰不曾在某一刻體驗過呢?兩情嬋娟的高潮,亦即那通往精神世界的窗口,當然是其中一例。


我們來自至喜,每個人都是從另一個人稍縱即逝的至喜中出現,而我們也終將歸於至喜。這是萬有一切的緣由,也是一切實質。


超覺靜坐的創始人瑪哈禮西(Maharishi)初到西方弘法時,有天晚上盤腿坐在一張沙發上,他的身影在倫敦機會空無一人的亞伯特廳中顯得非常渺小。他在手上捻了一朵花,安靜地等待來聽講演的聊聊數十人安靜下來。然後他微笑地說,[生命就是至喜。 ]


生命對他就是至喜,因為他幾經清醒。我們也會是如此,因為我們存在的目的就是獲得充分的意識和至喜。我們會透過愛而清醒。如果沒有愛,我們就會永遠在睡夢中漫遊。


我們活在愛的普及網絡中,無時無刻不催促我們清醒。一個全能的愛之行動使靈魂各自分離,並設計使它們透過愛的增加而回到彼此身邊。孿生結合的喜悅非常浩瀚,但是它在由孿生伴侶組成的群組靈魂因重新聚集所產生的狂喜面前,也要黯然失色。群組會逐漸相加,在整個宇宙中成群結隊,往四面八方擴展,如繁星一樣眾多,其中的每個靈魂都會擴展以容納至喜。
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行動都是朝著愛及結合邁進,只是某些行動比其他行動更直接而已。諺語說,[神以曲線畫直線。 ]當我們進化時,將會學習把線條拉直。


一路上,痛苦一定在所難免。可是它會被超越。大師斷言我們會通過痛苦而演化,直到我們最後學會從歡喜中演化。

孿生結合就是透過喜悅進化的保證。曲線開始拉直,直到最後[以兩點間最短的距離回到上帝身邊]。


在偉大的回歸時,一切分離的目的都變得昭然若揭:靈魂從最初的神聖火光朝著完整存有的光輝演化,以各自的榮光加入聖父母之列。


孿生的靈魂各自回到雌雄同體的狀態,將會永遠保持兩個獨特的陽性與陰性的身份,這是它們在遠古之前的演進,兩者同在一體,而一體在眾多中仍舊保持一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