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靈性成長上所付出的努力,會伴隨著在靈性成長上消融的各種誤解,有如磨掉粗糙的外殼般,由過度的用力,逐漸轉變為一種精微的「意願」。
我們仍然會使用各種靈修的法門,比如打坐、詢問「我是誰」、各式靜心,幫助自己將光亮進一步帶進黑暗中。然而,我們的整個態度會漸漸改變過來,我們不再將自己的本質看成是一連串靈性練習所帶來的結果或獎勵。
只有當這個意願變得極其自然和精微時,它才能夠幫助我們穿越各種修行過程中出現的障礙和苦難,我們總是可以為自己創造較小的阻力。
通常,愈是單純的「意願」,它的效果也愈強,但單純不等同於簡單。一個單純的意願也許需要透過無數次修行上的挫敗洗湅出來。
如果要賦予這個意願一個開首句,也許會是一句最輕柔的「無論如何」。
「無論如何,我都願意去發現當下發生了什麼。」
「無論如何,我都願意安住於當下。」
「無論如何,我都願意以敞開的心去感受現在的感受。」
這個「無論如何」不是那種誓要吞噬一切、排拒所有的滔滔巨浪;而是像涓涓流水般,無論面對何種情景,無論我們的內在狀態有多混亂昏沈,我們都願意放下對它們的抵抗或緊抓。
放鬆並退後一步,讓出空間,允許這個被粹湅的意願,在更深的心田中綻放開來,如同水份滲透到土壤裡面一樣。
毋需對抗,亦毋需執著於有一個行使意願的「人」,只是單純地允許意願被遂行。
以至於它能夠穿透最細膩的故事和身份認同,而沒有遺漏。
以至於它能夠穿透最細膩的故事和身份認同,而沒有遺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