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艾克哈特.托勒】真正的愛以及超越二分性


KE(Kim Eng): 在我的旅行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是“與一個開悟的人交往是怎樣的?”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也許他們有關於一個完美的關係的概念或是圖像,也許他們想知道更多與它相關的事。也許他們的頭腦想要將自己投射到未來的某一刻,那時他們也有了一份完美關係,並且通過這個關係找到了他們自己。


與一個開悟的人交往是怎樣的?只要我頭腦中有這樣的念頭:“我有一個親密關係”或是“我正身處一個關係之中”,無論是和誰,我都會痛苦。這就是我所學到的。


隨著“關係”這個概念而來的是期待、關於過去的關係的記憶,以及一堆關於“一個關係應該怎樣”的概念,而這些概念受限於個人或是文化的頭腦。然後我會努力使現實符合這些概念。而它從未符合。然後我再一次感到痛苦。事實是:根本沒有關係(relationship)這回事。有的只是當下這一刻,而在這一刻中,存在的只有關聯(relating)。


我們關聯得如何,或者說我們愛得如何,取決於我們將想法、概念、期待清空得如何。


最近,我請埃克哈特談談關於小我對“愛的關係”的尋求。我們的談話很快就觸及到了人類存在的最深的一些層面。

以下就是他所說的:


ET(埃克哈特): 通常人們所謂的“愛”是一種小我逃避臣服的策略。你希望某個人帶給你某種感覺,但這種感覺只有當你在臣服的狀態中才能來到你身上。小我利用這個人作為逃避不得不臣服的替代品。西班牙語在這個方面是最誠實的。它用同一個動詞te quiero來代表“我愛你”和“我要你”。


對小我來說,愛和需要是一回事,然而真正的愛裡沒有需要,沒有佔有的慾望,沒有要你的伴侶改變的期待。小我挑選出某個人並使他們變得特別。它利用這個人來掩蓋心底持續不斷的不滿足感,“不夠”的感覺,憤怒和憎恨的感覺,這些感覺都是互相緊密關聯的。這些感覺是一種潛藏在人類深處的感受的不同面向,而這感受與小我的狀態密不可分。


當小我挑選出某個東西,並說“我愛”這個或那個,這是一種無意識的企圖,它想要掩蓋或去除那內心深處總是與小我如影隨形的感受:那種人人都很熟悉的不滿足、不快樂、不豐裕的感受。在短時間內,這幻象確實有效。然後,無可避免地,到某個點的時候,這個你挑選出來的人,或者你眼中的特別的人,不再能夠掩蓋你的痛苦、怨恨、不滿或不悅,這些感受都源自於那個匱乏和不完整的感覺。


然後,那個一直被掩蓋的感受跑了出來,被投射到這個被挑選出來的特別的人身上–這個你以為可以徹底“拯救你”的人。突然,愛變成了恨。小我沒有意識到這個憎恨實際上是你內在感受到的全宇宙的痛苦的一個投射。小我認為是這個人造成了這個痛苦。它沒有意識到這個痛苦是屬於全宇宙的,你感受不到與你自身存在的深處連接的痛苦–無法與你自己合一的痛苦。


愛的對象是可以更換的,正如小我渴望的對象可以不斷更換一樣。有的人經歷很多不同的關係。他們不斷地墜入情網,又分手。他們愛上一個人,直到這不再奏效為止,因為沒有任何人可以永久地掩蓋那個痛苦。


只有臣服才能給你那個你一直在你所愛的對象身上尋找的東西。小我說不必臣服,因為我愛這個人。這顯然是一個無意識的過程。在你完全接納當下如是的那一刻,你的內在的某個東西顯露出來,它過去一直被小我的慾望所掩蓋著。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內在的安詳,寂靜,和生命力。它是那不受限的,你的本性。它是你在愛的對象裡一直尋找的。它就是你自己。


當這情形發生時,一種完全不同的愛出現了,它不再取決於愛/ 恨。它不再挑選出一件特別的事或是一個特別的人。我們甚至用同一個字“愛”來稱呼它,這有些荒唐可笑。現在,即使在通常所說的愛/恨的關係中,它也可能偶爾發生,你進入了臣服的狀態。臨時地、短暫地,它發生了:你經驗到一種更深的宇宙的愛,和一種全然的接納,即使是在小我的關係中,它有時也會閃耀出來。然而,如果臣服沒有保持住,它會再一次被舊有的小我模式所掩蓋。因此,我並不是說那個更深的真正的愛在通常的愛/恨關係中不會偶爾出現。但是它很少見,而且常常是短暫的。


無論何時,當你接納當下所是,會有個比當下所是更深的東西顯露出來。所以,你可能陷在最痛苦的困境中,外在或內在,那最痛苦的感受或是情境裡,而一旦你接納了當下所是,你就超越了它,你戰勝了它。那痛苦可能還在那兒,但是,突然,你來到了一個更深的地方,在那裡,它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了。這整個非凡的宇宙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相對立兩者之間的矛盾。冷和熱、增長和衰退、獲得與失去、成功與失敗,這兩級性是存在的一部分,當然也就是每段關係中的一部分。


KE(Kim Eng): 那麼是不是說,我們永遠無法消除兩級對立?



ET(埃克哈特): 在外在形式的層面,我們無法消除兩極對立。然而,你可以通過臣服超越兩極。這樣你就連接上了你的內在深處,在那裡,一如既往地,不再存在對立。它們持續地存在於外在的層面。然而,即使是在外在,當你身處接納或臣服的狀態時,你生命之中的兩極性的顯化的方式也開始發生了某些變化。它顯化的方式變得更加友善和溫柔。



你越是無意識,你就越是與形式認同。無意識的本質就是:認同於形式,無論是一個外在的形式(一個情境、一個地方、一件事或是一個經歷),還是一個想法或者一種情緒。你越是固著於外在形式,你就越不臣服,而你所經歷到的兩極對立就會變得越極端,越暴力,越嚴酷。


在這個星球上,有些人過著幾乎地獄般的生活,同樣是在這裡,另一些人卻過著相對寧靜的生活。那些內在安詳的人仍舊會經驗到兩極,但卻是以更溫和的方式,而不是像許多人經歷的那種極端的方式。所以,我們經歷兩極對立的方式確實會改變。兩極對立本身無法被消除,但可以說,整個宇宙正在變得更加仁慈友善。它不再那麼具有傷害性。這世界不再被看作是像小我以為的那樣充滿敵意。


KE(Kim Eng): 如果覺醒,或是在覺醒的狀態中生活,並不會改變事物的本來秩序,不會改變二元對立,不會改變相對立二者之間的矛盾,那在覺醒的狀態生活會帶來什麼呢?它會影響這個世界嗎?還是僅僅影響一個人在這個世界的主觀體驗?



ET(埃克哈特): 當你在臣服中生活,一些不屬於這個世界的東西通過你進入了這個二元世界。



KE(Kim Eng): 它真的會改變外在的世界嗎?



ET(埃克哈特): 內在與外在終究是一。當你不再將世界看做是充滿敵意的,就再也沒有恐懼,當恐懼消失,你思考、說話、行動的方式會變得不同。愛和慈悲升起了,它們會影響這世界。即使當你發現自己身處一個衝突的情境中,也會有一股寧靜流入這兩級對立。於是,有些東西改變了。有一些老師或者是教導會說,沒有什麼會改變。不是這樣的。有某些非常重要的東西會改變。那個超越形式的經由形式閃耀著,那個永恆之光經由形式照射進這個有形世界。



KE(Kim Eng): 是否可以說,是你的針對某事的“習性反應”的缺乏,是你對於這世界兩級對立的接納,給這些矛盾顯化的方式帶來了一些改變?



ET(埃克哈特): 是的。對立依舊會發生,但你不再給予它們養料。你剛才所說的是很重要的一點:“缺乏習性反應”指的是兩級對立不再被餵養。這意味著,你經常經驗到兩極對立的土崩瓦解,比如在一個衝突的情境裡。再沒有任何人,任何情境被製造成一個“敵人”。



KE(Kim Eng): 所以,兩極對立變得被削弱了,而不是被加強。也許這就是它們開始消融的方式。



ET(埃克哈特): 是的。以這樣的方式生活是終結這二元對立的世界的開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