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

【阿迪亞香提】癡迷於境界只會走向束縛和依賴,真正的修行是安住於基本意識


真正的修行沒有方向、目標和方法,
所有方法的目標都是為了到達某種境界,
所有境界都是有限、無常和有條件的。
癡迷於境界只會走向束縛和依賴,
真正的修行是安住於基本意識。
當覺知不固著於感知物件身上的時候,
真正的修行就會在意識中自發地呈現出來。

當你剛開始修行的時候,
你注意到覺知總是聚焦於某個客體上面:思想、感覺、情感、記憶和聲音等。
這是因為心念受到制約,習慣於在客體身上聚焦和緊縮。
接著心念就會以一種機械而扭曲的方式,
強迫性地解說它所覺知到的(客體),
它從中得出結論,並根據以往的經驗作出預判。

在真正的修行中,所有的客體物件都是放任自流的,
這意味著,對任何覺知的物件都無需實行操控和壓制,
在真正的修行中,重點是在覺知上:不是在覺知到的客體上,
而是安住於基本覺知本身。


基本覺知(意識)是所有客體升起和沉沒的源頭。
當你在覺知和聆聽中輕柔地放鬆下來時,
心念圍繞著客體的緊縮感就會消退。
存在的靜默就會更清晰地進入到意識中,並在那裡休憩和紮根,
不再有任何目標和期待,一種開放和接受的心態
就會滲入到緘默和靜寂的質地中,
於是你自然的本性便會從中顯露。

緘默和靜寂不是某種境界或狀態,所以也就無法被製造或創造出來。
緘默是所有狀態在其中升起和蟄伏的所在,是“非狀態”。
緘默、靜寂和覺知不是狀態,如果把它們看做客體物件,
我們將永遠也不能夠完全地看清它們。
緘默自身是沒有形式與屬性的永恆觀照。
當你越來越深入地安住於觀照之中時,
所有的客體就會順其自然地運行,
而覺知就會漸漸變得脫離頭腦的強迫性緊縮和認同,
回歸到它自然的非狀態“臨在”中。
然後那個簡單而深奧的問題“我是誰”就會揭示出,
一個人的真我不是自我和人格下的無盡暴政,
而是沒有客體物件的自由存在——那個基本意識,
在它表面來來去去的各種狀態和客體都是你永恆無生真我的外在表現。


文:阿迪亞香提<真正的修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